- 0
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与玉林街道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正式揭牌
- 作者:宣传员
- 来源:有声语言艺术学院
- 时间:2025-04-24
当AIGC数字人化身“社区宣传员”,当学生作品直击基层治理痛点,当老街区因数字导览焕发新生……有声语言艺术学院联合玉林街道电信路社区,以“校地协同”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变革!这场“技术+人文”的双向奔赴,究竟藏着多少惊喜?
AIGC社区宣传员 小路
4月23日,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与玉林街道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正式揭牌,双方共创的AIGC数字人宣传员“小路”的形象也正式发布。
马玉坤院长参与授牌仪式
接下来,双方将以社区数字人IP驱动,创新构建面向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三维赋能”实践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群与治理场景的深度耦合,专业能力培养与基层治理需求的深度结合,探索形成可复制的“传媒赋能治理”高校方案。
在启动仪式前,双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合作成果 。“数字人小路”视频号上线,发布社区宣传内容7条,“AI小路”微信表情包上架,收获了不少社区叔叔、嬢嬢们的认可和支持。
欢迎下载小路专属表情包
接下来,合作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依托播音专业的语言表达与形象塑造能力,打造具有成都本土特色的虚拟社区宣传员,用于社区政策解读、文化故事讲述、便民服务引导等场景,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方案。依托播音专业的有声语言内容生产能力,挖掘电信路社区的街巷历史等资源,开发“沉浸式文化地图”,生成可传播的短视频、有声读物、微纪录片等数字资源,纳入社区文化资源库,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操作、可持续的实践路径。依托播音专业的有声语言教育能力,分层设计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语言表达、经典诵读等兴趣赋能;针对中青年的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等职业赋能;针对老年群体的智能终端使用等工具赋能,进一步消弭代际数字鸿沟。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动力。
学院“破立工作室”创作的部分“小路”形象
通过将项目引入课堂,将需求转化为实践任务,学生不仅能掌握前沿技术工具,还能获得全流程创新创作能力,更能强化传媒类专业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校地协同,不是“纸上联名”,而是“双向破壁”!有声语言艺术学院用一场“有声有色”的创新实践,让技术扎根泥土,让治理听见青年声音。未来,“小路”会走进更多社区,属于Z世代的治理故事,未完待续……